遗传学家通常把具有六代以内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相互交配,称为近亲繁育,亦称近交。
近亲交配的结果可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如果此性状是有得的或所需要的,查通过选留具有此性状的个体而将此性状固定下来;而如果此性状是不得的或不需要的,则可通过剔除具有此性状的个体而将此性状从群体中消除。这样,鸽群的遗传结构也就可达到比较一致。因此可见,近亲繁育可作为培育品系和品种的手段而加以运用。
另外,可应用近交来保持优良个体的特性,如有一只鸽子特别优良,则可用近交(如令其子女交配或其子女间相互交配),使其优良特性保持和扩大,这也是品系繁育的一个方法。
如果引进另一品种以期引进其一些优良特性,在这之后也立即要应用近交。否则,即使进行强度选择,这些新引进的优良特性很快就会降低。例如,引进一只优秀公鸽A,其子女就只含1/2A,到第五代就只含1/32A,即只含3%的A血统。如果使用了近交,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将A同其女儿交配,这样产生的儿女含3/4A血统,将此3/4A再同A配,可得到7/8A。
可见,近交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为了巩固优良性状,所以只能挑选优良的个体进行近交。否则,近交就毫无意义。
采用近交,平时被掩盖的隐性基因在后代身上得到纯合的机会,相应的性状在纯合个体上得以显现,其中当然有好的,但有好些不良性状,所以应用近交,一定要大大加强对后代的选择,对不合要求的要毫不可惜地坚决淘汰,淘汰率应高达80-90%,甚至更高,否则鸽群的性能就会退化。近交退化是近交的一个缺点。近交的另一个缺点就是近交所产后代的生活力较差,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
兄弟和姐妹之间的交配,几乎总是没有好结果,因而很少有人能坚持进行几代进行观察的。用得多的父女、母子、祖父孙女、祖母孙子等之间的近交。
纯种繁育时从来不用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