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赛”在选种、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信鸽协会举办的散赛,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基础赛事,在我的心目中甚至优先于特比环和公棚赛。散赛在鸽友的眼里,奖金比不上特比环,省事程度比不上公棚赛。有些鸽友已经放弃参加各级协会组织的散赛,转而专注于公棚赛和特比环了。散赛是各种比赛的基础,这话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普赛可以给我们提供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所涉及的奖金数。
一个鸽友每年都要出幼鸽参赛,种鸽配对的依据主要是赛绩或者是血统。从育种学的观点来看,赛鸽的飞行能力遗传属于数量性状。而数量性状的表现在动物体内部要受到多个遗传基因的控制,在外部环境中则容易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如此一来,要想知道一批小鸽子中谁是精华,谁是糟粕就有了很大的难度。要想从这些幼鸽中选拔出优秀的个体,就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比赛和资料收集,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分析整理,才能确定一只赛鸽的自身品质和真正的遗传价值。由于数量性状的特点,要想考评幼鸽的遗传特点就要尽量把影响比赛成绩的外界因素控制住,使之趋于同化,由于外界因素都一样,幼鸽个体之间表现出的差异就很可能近似地看成是由其体内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从而筛选出成绩优秀的幼鸽。在别的种类的家畜,如赛马育种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育种专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在相同的牧场,使用相同的饲料,管理方法也都一样,参加同一赛事。其目的就是把可能影响每一匹赛马运动成绩的外界因素的差异减少到最小,最终成功地评估育种效果。在赛鸽育种过程中,还要满足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有数量足够多的后代参加评估,另一个是要有大量的参赛数据和观察记录支持评估结果,只有散赛能够满足大多数鸽友在幼鸽数量和比赛成本上的要求。
首先是健康问题的考评,大家都知道健康对赛鸽比赛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健康,任何优秀的遗传基因也无法显示出优势。与公棚的健康管理相比较,参加散赛和特比环的鸽友就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他们由于饲养羽数较少,可以经常认真地观察每一只选手赛鸽的健康状态,通常要比公棚发现问题早许多。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证赛鸽处于健康状态,保证所有赛鸽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即便有的幼鸽经常出现健康问题而被淘汰,主人也会了解很多信息:是否这些幼鸽的父母配对不适当?是否抗病力差的现象很普遍?是否某一性别的幼鸽抗病力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丰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越来越明显。如果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主人最起码可以知道这些幼鸽的平辈是否可以适应公棚的管理和比赛,因为一只赛鸽在公棚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就是要健康地活到比赛结束。
其次是参加比赛的数量,单纯用一两次比赛的成绩好坏是不能作为评估一只赛鸽好坏的依据。大家都知道,一种天气飞一路鸽子,公棚和特比环的比赛多数是双关赛或三关赛,如果以此作为淘汰或保留一只赛鸽的依据,可能证据不足。假如有一只晚熟型的优秀赛鸽,仅仅因为在第一年几场比赛中赛绩不佳而被淘汰,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而参加散赛的赛鸽可以在一年里参加不同协会,不同俱乐部的多场比赛或者比赛几年,其参赛场数能够比公棚赛多很多,遇到各种天气的机会也很多,其考评的数据也会多得多。再加上鸽友自己饲养管理使外部环境因素对飞行成绩的影响降到最低,更有利于提高评估一只赛鸽品质的准确率。另外,散赛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有不同的距离,从短距离到超远程,一只赛鸽短距离不快不等于长距离也不快,与公棚固定的中距离比赛相比,可选择的范围大了许多。
通过散赛选择出来的优秀赛鸽如果成为种鸽,也比引进的死棚种鸽有身体健康上的优势。天天家飞的种鸽,由于有持续的运动量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新陈代谢等都维持在高水平,用这种种鸽繁育出来的幼鸽在体质、健康方面要优于死棚种鸽繁育的幼鸽,在起跑线上就略胜一筹。雌性赛鸽在日常管理中,如果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避免产软壳蛋、沙壳蛋的麻烦,这样一来雌性种鸽的使用年限也就会有所延长。
从育种成本角度来看,散赛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育种的绝大部分工作量都是在考评所有后代的形状优劣,考评后代的数量越多,结果越准确。在大量的幼鸽中,真正可以称得上优秀的个体可谓少之又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幼鸽将因为成绩不佳而被淘汰。欧洲的某赛鸽名家宣称自己每年的幼鸽有3%出成绩已经令他很满意了,名家尚且如此,何况一般的小鸽友呢?现在北京一只赛鸽参加散赛的成本要用100多元,远远低于特比环和公棚的参赛费。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淘汰的远比留下的要多,假如100只幼鸽各有50只分别参加散赛和公棚的比赛,而且淘汰的数量一样多,由于公棚鸽的单只成本高于散赛鸽,所以考评同样数量的幼鸽成本公棚就会高于散赛。
综上所述,我认为鸽友们一定要重视散赛在养鸽实践中的作用。散赛是特比环和公棚比赛的基础,只有散赛飞得好,公棚才有可能飞好。即便有了能在特比环和公棚进奖的鸽系,还要不断使之强化,避免受到种鸽衰老的影响,不断育出后备种鸽,使优秀的鸽系长盛不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更要注重散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