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信鸽正常与非正常换羽
每位鸽友都会遭遇到秋季赛事来临时,赛鸽未能完成主羽的退换困扰,有人提倡自然换羽,有人说人工换羽会更利索。究竟谁是谁非本人不便与之争论。本文只阐述自己多年来关于两种方式的换羽的方法与最终的结论,也就是所谓的自然法和拔毛助长法。当然了,以下论述仅仅是本人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前辈及先知者多多指导。
在最初的秋季赛事里不会有什么人会提到人工换羽之说,最常见的方式无非是当赛鸽临赛前,观察赛鸽主羽上的三根将军条是否完好,这一完好率似乎代表着它们是否能以正常的水平在赛场上发挥。本人也不例外,在赛事上遭遇将军条缺失的赛鸽不为少数,当赛鸽比赛进行时,总会抱怨翅膀上的困扰怎么会如此棘手?每年秋季第一场比赛,一般都在10月份决赛,也是特比环比赛,因此很多幼鸽此时边条已经换掉或长出半截。这样的羽条参赛很容易使赛鸽失去战斗力,甚至将边条飞成血条,对下场的比赛影响很大,这是鸽友们最头疼的事情。将军条长得很慢,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才能长齐。比赛时个别赛鸽会因为羽毛不完整,而让笔者主动去放弃比赛,因为恐惧爱鸽会因此无法正常发挥,甚至主羽因长距离快速飞行而损伤,更为严重的是赛鸽因为忍受不住疼痛,不得不停下飞行去休息而遭被捉的噩运。
这使我不得不在比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想去试试人工换羽。之后多方面咨询,参照着征集来的信息与资料进行。因为拔条时鸽子会很疼或伤翅膀肌部的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一般是换完第五根条时剪断第八根条,10天后再将其拔掉,换完第六根条时剪断第九根条,10天后将其拔掉,依次类推。从根部剪断,目的是使边条的气室与外界直接接触,使气室根部的血小板凝结,从而达到羽管干枯的目的,10天以后将条轻易拔掉。赛季来临,本人就开始在棚内挑选选手鸽,逐羽登记上册,进行人工换羽前的登记工作,然后开始根据以上的方式进行人工换羽。
比赛来临时看着爱鸽个个主羽饱满,不免喜悦于心,想着今年秋季赛事中的主羽退换困扰已经与笔者无缘作敌。从展开外训,直至比赛期的到来,参赛交鸽并无发现异常。在300KM赛事中爱鸽表现却出乎了我的意料,多数赛鸽还是像往年一样的表现,并没想象中那么突飞猛进,究竟是什么原因?冥茫之中还是给自己在训练上和饲料的配比上,做出更完善的微调。再战,接下来的赛事距离上稍有加长至400KM,成绩还是未能有效提升,且出现了赛鸽丢失率比往年自然换羽时高出了不少。心里是那个慌啊,乱啊,不知所措的按部就班,按往年的管理方式延续比赛。可在后来的500KM以上赛事中,遭遇了更为惨烈的赛鸽丢失现象,连忙打电话给身边的鸽友询问赛鸽归巢情况,得知并非大家都如此。晕倒了,失望了。难道是方法不正确?还是赛鸽退化?
不达目的不罢休,来年继续实施了人工换羽,因为有了往年的失败,故笔者多了点心眼儿,逐羽登记上册,半数人工换羽半数自然换羽。看着临近开始训练的赛鸽因将军条缺失的状况感到不安,看到经过人工换羽的赛鸽个个膀条饱满。从近距离训练开始,直至300KM参赛每次均作出详细的记录,结果让我发现人工换羽的赛鸽,在短距离赛事中与自然换羽的没什么差别,随着赛事距离的加长出现了分歧。待赛季结束之时,经过人工换羽的赛鸽所剩无几,损失率高达50%,而自然换羽的赛鸽损失率则与往年一样在20%以内。这种损失的比例让我大失所望,在接下来的几年秋季赛事中放弃了人工换羽的操作,成绩又恢复了之前的稳定性。
这让我了解到自然换羽与拔毛助长的利与弊,自然换羽看着心疼,拔毛助长看着喜人,究竟谁是谁非?无需再作过多的评断,不管怎么样剪空羽轴透气直至干枯也无济于事,因为我们人为的破坏到了它们的自然生理现象。不管人间还是万物切不可破坏到自然规律,就像是破坏了森林而造成了风沙弥漫,地下矿产的乱采乱挖造成了地面塌陷,当今的珠峰冰山已渐渐露出了山体……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能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去违背自然的规律,违背了自然会让我们受到各方面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