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明代《鸽经》,没有讲到铜翅乌,可能当时还没有。于氏《都门豢鸽记》有数语及之:“在十五年前,京师少此种,后由变种得之,多不佳。吾家得原种,几经变化,始与‘铁翅乌’侔,后此鸽逐遍京师。”总之,要鸽子花色符合培育者的要求,就须付出精力和劳动。
清宫鸽谱还没有真正的铜翅乌,只能说接近,或许由它开始逐渐演变成完美的品种。它出现在蒋廷锡署名的甲谱,黄纸签题名“四平”,可能指头尾两翼四处都有紫羽之意。尽管鸽子面部眼睛下的白斑非铜翅乌所应有;腰部白毛过长,紫色尾翎显得短了;紫色翅翎也太大,约有十四五根之多,但不能否认它已基本上具备铜翅乌的花色。
非厂先生停止养鸽约在1920年前后,此时已有与“铁翅乌”相侔之“铜翅乌”。我开始养鸽年方十岁(1924年),完全不知道品种之优劣。就学高中时骑车串九城街巷,只为看鸽。犹记鼓楼后有一盘“铜铁乌”,三十多只,栩栩如蝴蝶,每驻车欣赏移时。可证于氏之说民国初期北京才有铜翅乌是正确的。1990年我去太原逛迎泽桥鸽市,看到一对铜翅乌,相当整齐,索价二十元,比北京便宜。此时养家为牟利已争养信鸽,观赏鸽被人冷落,太原也受影响。有人去欧洲花几千美元,买一只信鸽,实在相差太远了。传统文化不被本国人重视,不禁为之恻然。
铜翅乌就是把铁翅乌的黑头、黑尾、黑翅翎换成紫色。